• 首页
  • 鲨鱼直播手机网页版下载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624、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近现代】润之 拼音版

    发布日期:2025-03-07 15:36    点击次数:182

    图片

    图片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近现代】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赏析

    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一首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伟大胜利。

    词的上阕“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开篇便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画面。在万木经霜、枫叶如火的烂漫秋景中,红军战士的怒气直冲云霄。“万木霜天红烂漫”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着革命的烈火正在熊熊燃烧。“天兵怒气冲霄汉”则直接抒发了红军战士的愤怒和斗志,展现出他们的英勇和决绝。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几句详细描述了战斗的场景。龙冈地区雾气弥漫,山峦在雾中显得昏暗,但红军战士们齐声呼喊,因为前方已经活捉了敌军将领张辉瓒。这里的“雾满”既渲染了战斗环境的复杂和紧张,又为红军的胜利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齐声唤”表现出红军战士们的团结一心和高昂士气,而“捉了张辉瓒”则是这次战斗胜利的有力证明,彰显了红军的强大战斗力。

    下阕“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写出了敌军的来势汹汹。二十万敌军重新入侵江西,风烟滚滚,仿佛从半空中压来。这种描绘凸显了局势的严峻和危急,也为下文展现红军的英勇反击做了铺垫。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在此呼唤起千百万工农群众,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战斗。“不周山下红旗乱”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画面,借用了古代神话中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象征着红军和工农群众的革命力量足以撼动天地,让红旗在这片土地上飘扬得更加热烈。

    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在写景方面,毛泽东将自然景色与战争氛围巧妙融合,霜天红叶的美景与激烈的战斗场景相互映衬,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又烘托出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其次,在人物刻画上,通过“天兵怒气冲霄汉”“齐声唤”等词句,生动地塑造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团结一心的形象。再者,在叙事上,简洁明了地叙述了反“围剿”的战斗过程,从活捉张辉瓒到应对敌军的再次入侵,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从思想内涵上看,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人民力量的坚定信念。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军毫不畏惧,坚信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能够取得胜利。这种信念不仅鼓舞了当时的红军战士和广大群众,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在艰苦斗争中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力量,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首词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记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是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的一个光辉篇章。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战争形势和红军的战略战术,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总的来说,《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一首兼具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的词作。它以豪迈的笔触、壮阔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词时,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